总台记者看世界丨修桥、建房、扩机场 “一带一路”建设让马尔代夫日新月异

2023-07-05 18:43:06

总台记者看世界!大家好,我是总台驻亚太记者杨探骊。

午夜时分的马累街头,灯火通明

午夜散步的马尔代夫人 背后的原因令人心酸


(资料图片)

和大多数游客不同的是,因为工作原因,我第一次来到马尔代夫,基本上所有时间都待在了首都马累,一个几乎看不到游客的地方。抵达的第一天,已是午夜12点,然而我却发现马累街头灯火通明,人群熙攘。我稍感有些不同寻常,大半夜的,为什么还有这么多人在街上散步呢?

午夜时分,马累街头人群熙攘

在见到中国驻马尔代夫大使馆的王立新大使后,她给了我一个十分意外又很让人心酸的答案。王大使告诉我,马累的住房紧缺问题非常严重。一间屋子里,有可能要挤着住一大家子五六口人,睡觉的地方是不够的,一家人只能轮流休息,挨个睡觉,其他人就只能到大马路上闲逛。而且在马累租房,有些是不能按月租的,要按小时租,因为土地实在太珍贵了!

马尔代夫群岛

不过近五年来,马累的拥挤问题其实已经得到了巨大改善,和过去对比,深夜里街上游走的人已经少很多了,这是什么原因呢?

一座大桥如何带来革命性改变?

如果你和马尔代夫民众聊天,说起自己是中国人,他们十有八九会指向一座宏伟的跨海大桥,热情地告诉你,“看,这是中国修建的!”这座桥就是2018年8月正式开通的中马友谊大桥。

雄伟的中马友谊大桥

这座大桥发挥了一个非常关键的作用,那就是把曾经隔海相望的马累岛、机场岛以及填海造地的胡鲁马累连成了一体,扩大了当地人的生活空间,解了燃眉之急。

对当地人来说,马累是马尔代夫全国唯一都市化的地方,聚集了近25万人口,占总人口的近40%。但马累岛的面积其实还不到两平方公里,也就是说平均每平方公里要容纳10万多人,是世界上最袖珍最拥挤的首都之一。

世界上面积最小的首都之一马累:两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居住着25万人口

由于没有郊区环绕,本地人要不就选择住在价格高昂的马累岛,要不就是居住在邻近岛屿,比如填海造地的胡鲁马累岛。但中马友谊大桥建成之前,通行只能靠摆渡船。一位当地民众告诉我,他的妹妹住在胡鲁马累岛,临产时是紧急从胡鲁马累坐船到机场岛,再从机场岛换船,继续前往位于马累的医院。途中十分波折,前后一个多小时,他的妹妹只能一路强忍阵痛。

中马友谊大桥把曾经隔海相望的马累岛、机场岛及胡鲁马累连成一体

而大桥建成后,曾经分离的三岛连成一体。通勤更加便捷,以前到任何地方都需要坐船,现在可以开车或骑摩托车了。从胡鲁马累可以直接开车到马累,行驶过四车道的大桥,全程只要十分钟。摩托车的销售量也大幅增加,走在大马路上,摩托车来来往往,汽车修理店如雨后春笋般开遍大街小巷,让我有一种置身东南亚的感觉。

中马友谊大桥开通后,马累居民使用摩托车出行概率大增

住房、机场、配套设施 中国建造的一个都不能少

更重要的是,这相当于马累岛的面积从两平方公里扩大到近十平方公里。民众的住房选择空间变多了,很多民众搬到胡鲁马累居住,地方大了,房价也比马累便宜近一半。

胡鲁马累房地产业蓬勃发展

随着胡鲁马累住房需求量的上涨,中国企业还开始在这片填海造地投资地产,为当地人兴建房屋,房地产业蓬勃发展,居民楼一个接一个地拔地而起。现在很多家庭再也不用在晚上轮流睡觉了。

扩建和翻新中的马尔代夫机场

同时,马尔代夫的机场也在持续扩建和翻新当中,负责的依然是中国企业。在施工现场,我非常期待看到全新的机场盘踞在海岛之上,和延伸至此的友谊大桥交相辉映。

“一带一路”十周年 民心相通

空中俯瞰马尔代夫,房屋林立,民生设施丰富

通过“一带一路”建设,中国与马尔代夫合作修建了多个大型民生设施,深得当地人心。这一切也让我一个在当地的异乡人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来自祖国的自豪感。

以上是总台记者杨探骊在当地的观察。

本期《总台记者看世界》作者:总台亚太总站记者 杨探骊

(出自中国之声专栏《总台记者看世界》)

监制丨赵九骁

记者丨杨探骊

编辑丨杜雨亭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标签:

x 广告
x 广告

Copyright ©  2015-2022 南方文旅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18023326号-21   联系邮箱:855 729 8@qq.com